公告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公告动态 > 行业新闻

中国已超越日本变成2013年采购机器人最多的国家

2015-03-04 12:08:30      点击:
  对于自2011年起便提出要打造“全球机器人之都”的重庆而言,机器人工业“从无到有”的开展历程恰恰是全国各地争相创立机器人职业的一个缩影。

  在当下人口盈利逐步不见,技能工人日渐缺乏的今日,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继成功打造亚洲最大的“笔电”出产基地后,再次瞄准新式的机器人工业,力求2020年销售收入逾1000亿。而据英国《经济学人》报称,中国已超越日本变成2013年采购机器人最多的国家。世界机器人联合会的猜测也显现了机器人的无穷需要,估计到2025年,机器人每年将为全球带来1.7万亿至4.5万亿美元的产量。

  近日,记者在重庆嘉陵集团“415摩托车焊接线”一车间看到,工人发动按钮后,两台焊接机器人开端一起焊接摩托车车架的弧形金属材料,只是28秒后,机器人就完结了焊接使命。


  “在相同的时间内,1台焊接机器人做的工作,需要3名熟练技能工人才干完结。”嘉陵集团技能现场技能员李学亚说,机器人大幅度提升了出产功率,为公司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还能把商品质量做得非常好。

  这类表象在重庆并不罕见。

  从零开端困难起步
  
  据统计,截至2009年,重庆历年来的工业机器人销量仅有500多台,但这些年,跟着全球工业开展的晋级,机器人开端备受喜爱。

  2011年3月,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能研讨院应运而生,将机器人技能作为重要的研讨方向,并引入了高档专家人才,成立了重庆市机器人专家组。2011年12月,重庆清晰提出要把全市打造成“机器人之都”的设想。2013年10月,重庆发布了《对于推动机器人工业开展的辅导定见》,清晰提出:到2020年,要变成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工业基地,全市机器人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据统计,2011年以来,重庆工业机器人商场的年均增速达到54%左右。现在,重庆运用工业机器人已超越5000台,估计本年还有2000多台的商场需要。其间,汽摩、电子信息职业是运用机器人的主力军。通机、化工、工程机械和食物制作等职业,也有不少公司运用机器人。据该市经信委供给的数据,2013年,重庆变满足国机器人需要榜首的城市,机器人销量超越2200台。将来重庆对机器人的需要每年还将以20%以上的增幅高速增加。

  工业基础雄厚商场前景可期
  
  这些年,轿车职业和电子电气职业占有了中国机器人运用总量的59%。而重庆的轿车、摩托车和笔电出产基地,三个职业的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别离超越了12%、30%和30%。“这样的工业布局催生了无穷的机器人运用需要。”两江新区配备工业领导小组组长李光向记者表明,重庆开展机器人工业最大的优势和底气,正源于此。

  根据上述优势,重庆清晰了开展机器人工业的方向。“首要环绕工业商场开展工业机器人,并构成自个的核心技能、要害零部件。到必定阶段,再开展效劳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终究形满足工业链。”

  依照这种思路,重庆市政府在上一年发布的《对于推动机器人工业开展的辅导定见》中推出多条重要措施,如设立重庆市机器人工业开展专项资金,对本地产首台(套)商品的示范应用和工业公司采购本地产工业机器人给予财税方针支撑,对好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撑,支撑整机与零部件研制,加快引入国内外高端人才等。

  重庆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金锐向记者泄漏,公司是带着当今国内一线的机器人技能落户重庆。依照方案,估计3年以内构成最优的研制、检查、制作、效劳系统,变成西南机器人的龙头公司。“将来,咱们将逐步打造变成国内规划最大和实力最强的机器人公司之一。”高金锐说。

  上一年2月20日,由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和重庆机电集团出资1亿元建造的重庆机器人项目落户大足经开区,首要建造10000台工业及效劳机器人出产基地和研制基地,建成后年产量可达20亿元。

  大足万古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奇林通知记者,大足区将在万古工业园建成集研制、孵化、制作于一体的智能制作配备工业基地。管道机器人及有关检查商品、效劳机器人等,估计本年6月投产后面市。

  陈奇林介绍,万古工业园区出产的机器人,首要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如管道机器人)、效劳机器人三种。特种机器人可完结许多人力难以完结的使命,如排险除爆、军事等用途;而效劳机器人则能够陪人谈天、逛街,还可帮人煮饭、按摩等。

  规范缺失难以走入良性循环
  
  “为何国产机器人落后于进口商品?先不谈核心技能,规范标定系统的缺失才是最要害的。”原重庆市科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以为,任何工业若没有与时俱进的规范和标定,就失掉了职业门槛,机器人工业在这方面恰恰处于空白。

  当前中国机器人工业的职业规范还沿袭1996年拟定的机械职业规范;而在标定方面,国内尚无一致专门对于机器人标定丈量的检查组织。

  钟志华担忧,规范标定系统的缺失,也许令机器人工业难以走入良性循环。“短少规范,每台机器人的运用体会就也许存在偏差,终究会打击公司的采购积极性。机器人出产公司也难以实现量化出产,出产成本就降不下来,终究也许会完全失掉与进口公司的竞争时机。”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出资集团总经济师、重庆机器人与智能配备工业开展联盟副理事长李光表明,当前,轿车制作厂运用的机器人已近百台,分布在轿车整车出产线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以及发动机出产线的锻造、机械加工、总装等技能程序上。这些公司运用的机器人既有国内出产的,也有国外进口的,国外进口的占比略高。

  “同国外进口机器人比较,国产机器人在加工精度、运行的稳定性上都稍显差劲。”李光以为,国产机器人最大的优势体现在报价上。

  重庆已经开端行动。据李光介绍,本地正在测验对机器人工业的商业形式进行立异,方案引入“金融之手”,采取机器人租借形式,并将售后效劳植入进入。此外,重庆还方案联系国企改革大潮,调集国企、民企积极性,以资金为枢纽,探索混合所有制对机器人工业的推动力;一起,托付国外猎头公司引入高端人才。